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选择 “置顶公众号”
关键讯息,D1时间送达!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火如荼,相关应用不断落地实施,使城市的智慧程度节节攀升。众多研究机构也将眼光放在了这里,对世界城市的智慧水平做起了评估。
近日一项由英特尔赞助的JuniperResearch调查研究全球20大智慧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无锡、银川、杭州分列第十七、十八、二十位,无锡在国内智慧城市中排名第一。这个排名应该跟很多人心中的结果大相径庭,北上广深没一个进前二十?这不科学。别着急,这个结果得跟评选标准放一块儿看。
结合2017年11月7日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球城市信息化报告2017》来进行说明,该报告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经济和智慧治理三个方面进行打分,上海和北京分列于第14、15位。
至于JuniperResearch的排名,主要是从出行、医疗、公共安全和生产力四个方面针对“为居民节省时间”来进行排名。榜单显示,无锡在出行排名16位、公共安全排名18位、医疗排名15位、生产力排名15位。在这份报告中,“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采用物联网技术,例如互联传感器、计量器和路灯,来采集并分析数据,进而改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上榜的这些城市都以各种方式集成了物联网技术,例如,通过引入智能收费公路和停车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可以避免拥堵造成的时间浪费;使用GE的CityIQ系统,收集到的信息被用于追踪居民的流动性情况。事实上,以“为居民节省时间”作为评选标准的话,北上广深没有入榜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四个城市是出了名的人多,而人一多,干什么都快不起来。
即便如此,无锡是靠什么成为中国第一的?
2018年2月2日,无锡召开了全市经信工作会议。继GDP突破1万亿元后,无锡再次出发:公布了无锡市智能制造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2018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建设智慧城市等。
早在2015年,无锡就已经成功入选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全球智慧城市试点计划,同时,也是国家惟一的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中国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无锡已率先建成了全光网城市,以及城市大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经济运行、为民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除了国家的重视、政府的政策之外,本土企业的助力也不容小视,2000家物联网企业、54家新三板上市企业坐落于此,2016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单看数据,无锡的物联网实力已不逊色于北上广深。
走在市区内,随处可见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公交站牌配备屏幕,下一班车距离多远、多长时间到站等信息一目了然;安有传感器的洒水器对土壤含水量了如指掌,一旦缺水,喷洒龙头就能自动打开,为植物及时补充水分;更有无锡政府与阿里云合作打造的全国首个物联网之城——鸿山小镇,实现了交通、环境、水务、能源等多个城市项目的在线智能管理,居民们从公共服务到生活都处处体会到了物联网带来的改变;井盖倾斜度检测自动报警、垃圾桶满溢感知自动报警、交通管理在线信息平台的自动识别及智慧调度等,还有海康威视的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管理系统等,一切都在显示着无锡智慧城市的完美落地情况。
2018年,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将以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核心,以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智慧产业为支撑,以智慧惠民、智慧治理和智慧政务为抓手,积极构建智慧城市一体整合的大平台、共享共用的大数据、协同联动的大系统、便捷惠民的大服务。
走无锡特色智慧城市道路
按无锡市信息化和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张克平的理解,智慧城市是城市形态变革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无锡的重任就是要围绕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提高无锡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无锡的智慧城市发展脉络非常清楚。据张克平介绍,因为感知中国实验室落户无锡,所以智慧城市主题为感知中国,智慧无锡。建设宗旨是惠民强企优政;建设方向是让城市更加宜居,让产业更加发达,让生活更加便捷,让百姓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建设模式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衡量标准就在于城市的感知度,管理的智慧度,社会的和谐度,百姓的幸福度。
智慧无锡的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慧城市建设先行示范区,具有一流竞争力的智慧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智慧民生服务创新先导区,为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一个参考案例。
总结
当前,智慧城市也许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是无锡人所享受到的便利就在眼前,我们没有理由不憧憬智慧城市会带来怎样美好的明天。
(来源:慧聪安防网)
您还可以搜索公众号“D1net”选择关注D1net旗下的各领域(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CIO, 企业通信 ,企业应用软件,网络数通,信息安全,服务器,存储,AI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等)的子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注册,注册后读者可以点评,厂商可以免费入驻。
如果您在企业IT、网络、通信行业的某一领域工作,并希望分享观点,欢迎给企业网D1Net投稿,投稿邮箱:editor@d1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