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陈奕迅要退出歌坛的新闻成为了近日焦点,可见大家是多么不希望陈奕迅退出歌坛啊?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实力唱将买少见少的乐坛,如果陈奕迅都不唱了那真是乐坛的重大损失。不过,大家似乎关心、担心得更多的只是陈奕迅还会不会继续唱下去却鲜少关心陈奕迅为什么不唱?这则新闻其实也对陈奕迅不唱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一来是身心疲惫,二来是因为一张2013年7月至12月的唱片销售报表,在这张报表上陈奕迅看到了他某一张专辑仅有900余张的销售量,所以备受打击。
不排除这则新闻有断章取义的嫌疑,但是不管怎么断也断不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即实体唱片产业的萎靡不振。以报道的后续解释来说,陈奕迅2013年某一张专辑半年900多张的销售已经算是多的了,因为2013年他在台湾并没有发片,自然不会有宣传,如果只是一张旧作的后续销售,900张难道还不算多?是应该很惭愧地说,真的很多了,比起今天很多歌手的专辑销售量。可是对于陈奕迅而言,这怎么能说是多,这根本就是打击,要知道陈奕迅也算是经历过华语唱片产业巅峰时期的歌手,在当时的华星唱片,就算他还不是一线歌手,可随便一张专辑销售的零头也要比900张多吧,更不要说走上神台的后来。今时不同往日,不用说陈奕迅也知道,他清楚地知道华语实体唱片产业不济的事实,他更明白数位音乐对实体唱片销售的冲击有多大,可是他没想到这个“大”是大到半年只有900余张,这怎么能让他平衡?我们把陈奕迅称之为“E神”,可他也终究只是人,对于这样的销售成绩,这样的市场,老实说他也无能为力。
的确,陈奕迅是无能为力的,这不只是他个人所遇到的问题,而是整个实体唱片产业遭遇的问题。在今天,唱片公司都不敢轻易提及唱片的销售量,那个数字会让人不堪,也会让人不安,有关的唱片机构也不好意思以权威性的字眼公布一年下来的唱片销售量,因为实在惭愧。简单来说,今天如果一张唱片能够侥幸地卖过一万张,真的就有庆功的理由,能卖过三、四万张真的是要普天同庆。告诫一句千万不要看到罗志祥这几年每张唱片都有逆天的销售量就坚信奇迹其实一直存在,奇迹是真的存在,却只在会罗志祥身上发生,这是事实。从前一张专辑过百万甚至随便几十万张的销售神话已经不复存在,已经能够写进历史变成经典。摆在所有人眼前的事实就是,实体唱片产业一直在萎靡中,萎靡到某一天或许就这样消失掉成为一页历史,只能供人去回忆。
是什么导致了实体唱片的萎靡?不需要用什么专业的分析来解答,答案很简单,就因为没人买唱片!为什么没人买唱片?因为买唱片已经不再是一种必须的生活习惯。在今天聆听音乐的渠道是变得更多元化,过去科技没有那么发达,听歌的途径很单一,除了电视、电台,想要随时随地欣赏音乐就只能花钱购买唱片,不管是买正版、盗版总之都有消费行为发生。如今这种消费意识已经淡薄,听歌的途径多了,试听网站随处可见,数位下载轻而易举,谁还会去买唱片?重要的是数位音乐下载一开始不规范,没有让消费者培养起付费的意识,导致今天无偿下载依然遍地开花,而无偿对有偿,自然首选无偿。受到数位音乐的冲击,实体唱片的销售就陷入窘境,一蹶不振。不过分地说,如今实体唱片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粉丝而生,因为实体唱片已经只是一种作为收藏、纪念性的物品,十个买唱片的消费者中有九个人是不会去听唱片的,大家更乐意选择用数位音乐播放器听歌,毕竟携带轻巧,方便,容量大,重点的音乐资源的获取完全免费。
实体唱片产业虽然在萎靡,却不代表音乐会就此消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实体唱片与音乐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或者可以这么说在过去是存在一定的依附关系,但在今天就不见得。所以不需要去怪罪数位音乐在冲击实体唱片产业,在变相导致实体唱片产业消亡连累音乐产业。这本就是科技发展、进步所带来的优胜劣汰,就一如当年CD取代卡带一样,今天数位音乐要取替实体唱片或许也是一种趋势与必然,音乐依然在存活着,只是更换了载体、平台。不过也留意到的是,纵然数位音乐是发展的趋势,但也有可能会连累音乐这个产业,最大的原因在于数位音乐的共享途径太多,而愿意去付费下载的又太少,很多听者的观念上没有扭转过,习惯尚未养成,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不要去问怎么才能拯救实体唱片产业,或者说如何才能保证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个题目太难,太深而无法回答,就连陈奕迅都无能为力解决,那么多专业音乐人士,那么多音乐产业分析师都无能为力去解决,笔者又何德何能?唯一能做的除了呼吁还是呼吁,呼吁所有热爱音乐的每一位要以身作则以正当的途径去获取音乐资源。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实体唱片产业萎靡的事实,但至少能让音乐产业能够健康、良性地发展下去,这是对于音乐,我们能做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事情。
——
订阅号:太合麦田
服务号:太合麦田
欢迎进入我们的音乐世界
更多音乐分享每日乐不停